地處長三角腹地的平望,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一個名鎮。因大運河、爛溪塘、頔塘和太浦河等重要水道在境內交匯,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公路交通尚未大發展之前,就一直是吳江的交通樞紐,水運尤其發達。2022年5月13日,“吳江通”微信公眾號發表了平望鎮文化站原站長錢水生的《平望碼頭》一文,文章介紹了平望從客運碼頭到各種專門碼頭的有關情況。這裏,我想專門就平望客運碼頭那些年的那些事,作一漫憶。
平望
1955年,在平望鎮南大街的最南端、緊鄰頔塘和平望市河交匯處的地方,建起了一座僅有三間“五路頭”房屋的輪船客運碼頭。自此,平望客運碼頭有了正式的站房。碼頭南依頔塘,與鶯湖連接;西傍市河,與西塘街東端隔河相望。站房東麵一間是候船室,水門汀地麵,四周靠牆放著幾張長條凳,能坐20來個人,候船室西牆靠北側有一窗洞,就是售船票的窗口。站房當中那間是售票室兼碼頭員工的住室。最西邊一間是碼頭的雜物間。後來根據需要,又挨著站房東麵圍起一堵牆,用以堆放裝卸的貨物。候船室前麵,有一條約3米寬的過道,過道上麵有一個不大的遮雨頂棚。過道前麵的石駁岸,有一兼作碼頭的八字形石河橋,可供輪船停靠和旅客上下船。
平望南大街
早期的客運碼頭
客運碼頭東麵是一片東西有20多米寬、南北有30多米長的場地。這片場地的北麵連著南大街,右轉向東就是司前街,場地的南麵則是裝卸合作社的碼頭。也就是說,客運碼頭和裝卸社的碼頭是緊連在一起的。從碼頭向北約80米,向左經泰通橋,沿扇子街就可來到平望最繁華熱鬧的西塘街。
平望西塘街
那時,每天駛往蘇州、杭州、上海、湖州等地、經停平望的過境客輪,以及駛往本縣境內盛澤、震澤、蘆墟、同裏、黎裏等地的往返客輪有20多班次。其中,往返蘇杭、滬湖的是以柴油為動力、有兩層客艙的客輪,其他的幾乎都是由小火輪(俗稱“煤輪”)拖著一艘由普通木質貨船改成的、在船艙裏安有幾排長凳供旅客乘坐的那種簡易客船。
水鄉澤國船運忙
那時,汽車班次少,車票又比船票貴,因此乘輪船的人還是很多的。特別是在清明前後和春節期間,由於去蘇杭燒香的農村婦女和走親訪友的人大大增加,於是就要加掛一至三艘拖船,以滿足運輸需要。童年時的我,曾隨我母親坐過多次輪船,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春節期間,氣溫很低,跳板上結了一層薄冰,母親一手抱著弟弟,一手挽著包裹,我跟在後麵膽顫心驚地小步前移。船頭上一個船工伯伯見狀,趕緊上前拉著我攙我到船上,這時我才鬆口氣。進入蒙著苫布的船艙,裏麵光線很暗,空氣渾濁,聲音嘈雜,條件雖差,但人們還是為自己能夠乘上輪船而感到欣慰。這就是當時冬季乘坐內河客輪的真實情況。
早期的客輪
說實在的,平望客運碼頭的位置並不好。碼頭往東近200米就是安德橋,頔塘和運河在橋東成T字形相交,輪船過橋後無論向北去蘇州,還是向南往嘉興,都是一個90度的直角彎。如果在這裏與其他輪船或船隊交會,那麽在過橋轉彎時很容易發生船舶間的碰撞甚至是事故,不僅嚴重影響了客輪的通行,也是對客輪船老大一個很大的考驗。碼頭西麵是俗稱市河的後溪,在碼頭後側的泰通橋東南堍,有個小豬羊行。平時還好,到了農閑和年節時,四周農村裏的鄉親們搖著船湧到了鎮上,有的要捉苗豬小羊,有的要采買過年過節的物品,於是市河裏舟楫塞港,許多農船都無法進入市河,隻能在客運碼頭附近挨著其他農船用繩一係,算是把船停好了。這種船挨船占了一大片河麵的情況,對客輪的停靠帶來了極大的妨礙。正是這兩個因素,再加上客運業務的發展,使得平望客運碼頭不得不考慮“搬家”。
安德橋舊影
平望後溪
1962年年初,建在西塘街泄水橋附近的新客運碼頭啟用了。新客運碼頭站房一改老碼頭站房局促狹小的狀況,候船室麵積有約100平方米,站房西側是辦公用房和貨物倉房。碼頭用長條石和水泥砌築,長近20米,寬約6米。離碼頭東西兩側7、8米處,還各有一個澆築於水中、從水底起高約6米、用來拴掛纜繩的方形水泥柱子。這樣,從東到西可供靠泊的碼頭長達約40米,也就是說,拖著3條客船的小船隊,靠泊都很方便。蘇杭、滬湖兩條主線的大客輪,一改以往在老碼頭靠泊時的窘境,而且湖州至上海的客輪可從黃楊墩東端的口子直接進入鶯湖航道,不必從安德橋下轉彎繞圈了。
船舶雲集運河邊
這裏有必要說說黃楊墩。黃楊墩是位於鶯湖北側的一個東寬西窄的水中之洲,在它東西兩端,各有一個進出鶯湖的口子。新客運碼頭隔頔塘水道正對黃楊墩中部,因此黃楊墩猶如一道天然的防浪堤,在台風襲來時,它擋住了鶯湖裏的狂濤巨浪,給靠泊的客輪提供了安全的屏障。
連通三條運河的平望鶯脰湖
1964年前,由於大慶油田尚處於開發初期,國內汽油柴油仍較緊張,因此,包括客輪在內,在河裏行駛的大都是燒煤的小火輪。這些小火輪在機艙兩側的甲板上,都堆著燃煤。行駛中,司爐工要不停地將甲板上的煤鏟進爐中,保證作為動力的蒸汽能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。同時還得將燃燒過的煤渣,從機艙裏鏟出並拋到河裏。當那些還有著很高爐溫的煤渣被拋入水中時,便會在發出一陣“嗤”的聲音的同時,騰起一團白色的水霧。直到1967年後,那些小火輪才逐漸被淘汰,代之以燃燒柴油為動力的新型輪船。這種柴油輪船的速度,比“煤輪”要快得多。
客輪行駛時司爐工不停地將甲板上的煤鏟進爐中
客運碼頭搬到泄水橋堍後,除了方便附近居民乘船外,最高興的要數西塘街的青少年了。盛夏季節,在沒有輪船靠泊的情況下,碼頭和東西兩側的纜繩樁,成了青少年練習跳水的極好平台。每當輪船靠泊後,後麵拖船尾部吊掛著的鐵錨上,總會有幾個青少年“捷足先登”。當輪船啟航後,抓住鐵錨的那些人就開始了免費的水上“旅行”,隨輪船“走南闖北”,在急流中享受著常人無法體會的快樂。若不想再跟船向前時,抓住一條反向行駛的客輪或貨船輪隊,就又可以回到出發的地方。嬉水與遊泳相結合,看似有一定的危險,但這在當年,是包括我在內,許多水邊長大的孩子們夏季的一大樂事,它不僅可以強健體魄,而且可以鍛煉意誌,還可以享受別樣的樂趣。
平望西塘街
建設中的平望西塘街運河遊船碼頭
那時是計劃經濟時代,提倡“全國一盤棋”。記得每天下午,位於西塘街的平望水產站,總會有板車拉來少則幾桶、多則十幾桶的鮮魚,裝上下午開往上海的客輪,供應上海市場。這些裝有鮮魚的大木桶,如菱桶般大小、高約一米,需兩個壯漢才能扛起來。要是夏天,這些木桶裏還會裝上平望天然冰廠的冰塊,一層冰、一層魚,為魚保鮮。平望人民就是這樣以己之能,風雨無阻地支援著上海。
待裝船的鮮魚(鍾守成提供)
那時,湖州至上海的夜班客輪有個好聽的名字,叫“布穀”,但是我從來沒有看到過“布穀”。我家所在的黃大豐,與泄水橋新客運碼頭近在咫尺。夏季的夜間,客輪到站靠泊的陣陣鳴笛聲隨風傳來,常將睡夢中的我鬧醒。“布穀”到平望已是夜間10點左右了。1967年初夏,因“文化大革命”而無學可上的我,來到梅堰姨媽家。夜裏,我隨已參加工作的二表哥住在下塘(頔塘南岸)農具廠的宿舍裏。巧的是,宿舍北麵的窗戶居高臨下視線非常好。我一直想看看“布穀”的麵貌,那天夜裏9點20分左右,我和表哥佇立在窗戶旁,隻見西麵頔塘裏出現了“布穀”的身影,亮著綠瑩瑩的燈光正快速向東駛來。隻聽得“布穀”鳴笛兩聲,好像是報告“我來了”。輪船過了梅堰大橋,看得更清楚了,“布穀”因為是“單放”(沒有拖船),所以速度很快。它是條十分漂亮的有著兩層客艙的新船,綠色的船體在燈光的映襯下,泛著柔和的湖綠色,令人賞心悅目。我們的窗戶正對著輪船靠泊的碼頭,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“布穀”,幻想著要是哪天也能坐上“布穀”去大上海,那該多好!轉瞬間,“布穀”就向著平望駛去了。
頔塘
隨著水運事業的不斷發展,平望作為交通樞紐的地位越來越突出。但由於平望鎮區段的京杭大運河十分狹窄,嚴重製約客貨輪通行能力的提升。為了改變這種狀況,1968年12月至1969年5月,吳江縣組織勞力在平望鎮西開挖了一條新運河。新運河寬約百米,北自太浦河,南至頔塘河,全長約2.7公裏。隨後,上級交通部門在318國道南側、新運河南口東岸,建造了一個更大的客運輪船碼頭。新客運碼頭占地麵積3畝(合2000多平方米),候船大廳有約300平方米,還有各種功能的其他站房和一片場地,碼頭也更長更寬。除蘇州客運碼頭外,這個稱得上是蘇州地區最大的新客運碼頭,於1970年下半年投入使用。由此,泄水橋堍的客運碼頭在使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後,就又易址搬遷了。
大運河平望段
新運河客運碼頭啟用後,原本通過鎮區古運河的蘇州至杭州、嘉興的航線,和蘇州至湖州的航線,得以改由從平望大橋下的太浦河向西,再沿新運河向南至頔塘,然後轉向東南(杭州和嘉興)或向西(湖州),由此行駛更加通暢。特別是新運河通航後,大型船隊再也不會出現那種在狹窄的古運河裏遭堵塞的窘境,從而大大提高了平望段運河的通航能力。
運河上的平望大橋
1971年7月16日,平望鎮在新運河客運輪船碼頭北側,舉行了紀念毛主席暢遊長江五周年群眾遊泳活動,我作為一名高中學生也參與了這一活動。
作者(後排左二)高中時和同學合影
沒承想,我從軍的第一步,居然是從平望客運碼頭開始的。1976年2月21日,我們這批入伍到濟南軍區部隊的新兵,就要離開家鄉奔赴軍營了。這天夜裏22點左右,我和平望征集站的200多名入伍新兵一起,在接兵幹部的帶領下來到新客運碼頭候船。近23點時,蘇州客運輪船公司運送新兵的船隊,拉著震澤征集站的入伍新兵,停靠在了平望客運碼頭。在我們上船後,船隊駛向吳江,又拉上了吳江征集站的入伍新兵。22日淩晨船隊到達蘇州,然後由軍隊列車將我們運送到部隊。
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一個春天,我第一次去杭州時,特意選擇從平望客運碼頭乘蘇州至杭州的夜班客輪。那時公路交通還沒有大發展,客源也有,因此每天往返的蘇杭班有好幾班船呢。蘇杭班也是分等次的。最好的是蘇杭間直達的臥鋪客船,旅客主要是來蘇杭旅遊的人。其次是由一艘兩層客輪拖一至兩艘客船組成的快船,我那次坐的就是這種客輪,夜裏9點半左右下船,第二天天亮到杭州。
客船
記得1982年冬天,一位蘆墟戰友陪妻子到平望地區醫院(吳江第二人民醫院的前身)生孩子。那天下午產婦要出院了,我借來三輪車,在車裏放上一張躺椅讓產婦躺著,然後蹬車將產婦送到客運碼頭,並目送戰友一家祖孫4人乘客輪返回蘆墟。
坐落在平望鎮的吳江區中醫醫院(蘇州市吳江區第二人民醫院)
1986年後,隨著陸路交通的大發展,水上客運漸趨衰落,途經平望的客輪班次,主要是蘇州至杭州的日夜班客輪還有客源,那些短途的航線則先後停運了。之後,由於高速公路的發展,進一步擠壓了水上客運市場,連曾經被稱為“黃金航線”的蘇州至杭州的客運也逐漸萎縮,沒有了客源。1994年6月,蘇州輪船公司班輪停航,經營60多年的平望輪船客運全部停業。
盡管水上客運已經停業許多年了,但是以貨運為主的水上運輸,這些年卻得到了極大的發展。隨著京杭大運河、長湖申線等航道的不斷拓寬和等級提升,水上貨運日夜不停,黃金水道百舸爭流,呈現出了一派運輸繁忙、欣欣向榮的景象。
京杭大運河
本文作者:張誌遠
責任編輯:王秋蕾、吳英
技術編輯:吳英
圖片來源:張誌遠、館藏及網絡
※※以上圖文,貴在分享,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。如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係。
征稿啟事
我知道,你很有故事,我知道,你也有文采,我知道,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。那麽大膽和我們表白吧!要知道,吳江通更喜歡你!你的表白,可以是感悟生活,體會人生,也可以是尋找鄉愁,記憶曆史!文筆不重要,真實真心就好。自行配圖,特別歡迎。一旦錄用,奉上稿酬,雖不高,意很誠,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!
1、請發送至投稿郵箱:szwjdaj@163.com
2、注明姓名和聯係方式。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,敬請說明(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,一律不錄用)。照片請勿插入文中,請單獨發送。
3、如第一次投稿,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,另附近影一張,謝謝!
由於來稿較多,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,作者可自行處置(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)。
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台,讓你展現自己,讓更多的人了解你!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手机:18900000000 电话:010-12340000
邮件:123456@xx.com